作者:K,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
封面:Logo by Polkadot,Typography by Web3Caff Research
字数:全文共计 25000+
一、JAM 架构概述:从区块链网络到分布式计算机
自从 Gavin Wood 在 2015 年发表《以太坊黄皮书》、并参与创立以太坊后,他便始终站在区块链架构创新的前沿。作为最早提出“Web3”概念的思想家之一,Gavin 对去中心化技术的愿景从未止步于智能合约本身——而是指向一个更根本的问题:谁来定义秩序,谁来执行秩序。
在以太坊逐渐演变为全球通用的智能合约平台之时,他选择离开,另起炉灶,构想出一套全新的链式逻辑与执行模型,这便是 Polkadot 的起点。
Polkadot 的诞生,不仅是对扩容性问题的回应,更体现了一种 多样性优于统一性、灵活性优于封装性 的设计哲学。
它通过中继链与平行链结构,试图让每一条链都可以拥有自主性,而又共享安全。其底层技术栈 Substrate,更是一种“区块链生成器”,赋予开发者定义运行时的自由。这种 链即秩序、链即法律系统 的理念,贯穿了 Polkadot 的整个第一阶段。
二、JAM的初衷:Parity 的反思与超越
作为以太坊和波卡的主要创造者,Gavin Wood 之所以开启 JAM(Join-Accumulate Machine) 的研发,源于他对于自身局限和行业现状的批判性反思,这也让他的技术哲学得以完成阶段式闭环。一方面是,波卡赢了技术却输了社区,未来应该何去何从?另一方面是,区块链在加密金融的迷雾中,偏离 Web3 的社会结构重建初衷,如何以突破性技术将其引向正途?
他的反思不只是技术层面的,更是政治哲学层面的。他看见 AI 正在以中心化信息权威的方式重塑人类社会,而 Web3 唯有在底层架构上完成范式重构,才能真正作为对抗这种集中性风险的力量。JAM,不只是架构革新,更是他对“Web3 应为社会服务”信念的最后一次表达。
三、论 JAM 对行业的启示意义
区块链计算架构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:一方面,以太坊的 EVM 依旧稳固,却臃肿、性能受限;另一方面,Solana 等高性能链采用封闭架构,牺牲了开放性与验证友好性。如何在开放、可验证与高性能之间找到平衡,已成为下一代链上基础设施的核心问题。
RISC-V 的兴起,以及 Polkadot 在 JAM 架构下的 PVM 实践,正在给出答案。在 Polkadot 的多链架构逐渐成熟的今天,PolkaVM(PVM) 作为下一代智能合约虚拟机,正成为整个生态关键的执行层基石。不同于以太坊的 EVM,PVM 以 RISC‑V 架构 为基础,采用现代计算机常见的 寄存器式设计,就像是 CPU 的“便签纸”,存取速度更快,比 EVM 的“层层堆叠”更高效,拥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和更强的编译优化潜力。

四、现状与未来:交付情况、路线图、风险与挑战
截至 2025 年,JAM 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,但进展稳步推进。Web3 基金会宣布投入 1000万 DOT 资金扶持 JAM 生态开发,目标是建立多个独立的 JAM 开发团队,旨在通过竞争性激励推动 JAM 客户端实现的多样性,从而提升协议本身的分布式治理能力和技术韧性 [17]。对公链架构本身构建之初采用如此去中心化协作,实属一次激进的治理尝试。但这一行为也更加深刻彰显出了波卡以身试道,全面拥抱开发者社区的决心。
根据路线图,JAM将朝着至少5个里程碑前进,当前仅初版测试网(M1)上线,正式测试网预计要到 2026 年 [18]。社区已经在2025年举办全球巡回的 JAM Tour 活动,在剑桥、杭州等地向开发者介绍 JAM 理念,被视为波卡抢占下一代 Web3 计算范式的重要举措 [19]。虽然 JAM 短期内不会上线,但其开发采用了严谨的方法:团队甚至在里斯本搭建了物理 “JAM Toaster” 超级计算机原型(由成千上万台机器组成)来模拟测试 [20]。可以预见,JAM 链一旦成熟,将重新定义链上程序执行的概念,真正把区块链带入“去中心化超级计算”时代。
五、总结
JAM 的技术设计雄心极高:对象宇宙、异步消息、可插拔执行器、Core-Time、GRANDPA 最终性裁定、多币模型、PoP 治理……构成了一个跨计算、制度与市场的三维系统宇宙。然而,每一个创新点背后都需要一个开发者生态的支撑系统
由于篇幅有限,以上仅为研报的部分摘要与结构拆解。完整版中,研究员 K 将从六条主线全面解析 JAM 架构的技术逻辑、行业价值与发展路径:
🔹 核心架构:JAM 如何从区块链网络升级为分布式计算机?其 “链 = 执行架构规范” 的范式转向,与传统 “链 = 虚拟机” 有何本质差异?Safrole+GRANDPA 共识协同、全局单一 Object Space、PVM 执行环境及 Core-Time Economy 资源系统,如何共同构成其技术底座?技术之外还隐含哪些经济与治理变革可能?
🔹 初衷与反思:JAM 的诞生源于 Parity 的哪些深度思考?对 Polkadot “技术理想主义副作用” 的反思指向哪些问题?对 “Web3 需超越加密金融、成为信息文明底层 OS” 的行业未来判断,又如何影响 JAM 的设计逻辑?其对自主性范式的重构,如何实现开发者自由的系统级释放?
🔹 行业启示:JAM 如何推动区块链行业的 RISC-V 转向?PVM 在这一进程中承担何种角色?RISC-V 的优势为何适配区块链执行层?波卡 PVM 作为基于 RISC-V 的链上通用计算引擎,与以太坊的 RISC-V 提案相比,是追赶还是行业共识的觉醒?
🔹 叙事演进:区块链 “从世界计算机到超级计算机” 的十年叙事如何变迁?2015 年 “世界计算机” 愿景存在哪些局限?中间的模块化与金融化阶段实现了怎样的叙事转型?2025 年 “世界超级计算机” 新范式崛起,核心支撑是什么?
🔹 现状与未来:JAM 协议从 0.1 到 1.0 的演进路径如何规划?其与 ZK 结合的短中长期策略有何差异 —— 短期构建局部 ZK-JAM 能力、中期打造高效分布式证明系统、长期实现无质押全 ZK 架构,各阶段核心目标是什么?
🔹 风险与挑战:JAM 面临的 “技术理想主义过度工程化” 风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落地可行性,避免陷入过度复杂的开发陷阱?
📖 想深入了解 JAM 的架构细节、对区块链行业的变革意义、RISC-V 转向逻辑,以及其未来演进的机遇与挑战?
👉 点击下方解锁查阅研报正文,全文超 25000+ 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