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石塔西,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
封面:Logo by Ethereum,Photo by Unsplash+,Typography by Web3Caff Research
字数:全文共计 25200+
一、Layer1 扩容战略与 ZK 技术路线图
在经历了多年以 “Layer2 Rollup 为中心 (Rollup-Centric Roadmap)” 为主导的路线图之后,2025 年以太坊技术发展的最显著特征,是 Layer1 基础性能的提升被重新置于核心议程。
2024 年 3 月 13 日成功实施的 Dencun 升级,通过 EIP-4844 (Proto-Danksharding) 引入了创新的 “Blob” 数据存储机制,从根本上重塑了以太坊的经济格局。Blob 的出现,使得 Layer2 向 Layer1 提交数据的成本降低了超过 90%——交易费用从升级前平均每笔 25 美元骤降至 0.10 美元以下。这一成本革命迅速点燃了 Layer2 生态的爆发式增长,在 Dencun 升级后的数月内,日常使用 Blob 的协议数量从约 10 个激增至超过 50 个。
然而,这一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带来了非预期的经济后果。随着 Layer2 活动的激增和交易费用的大幅下降,以太坊 Layer1 的链上活动与网络收入随之显著萎缩。2024 年 9 月的数据显示,Layer1 的网络收入从同年 3 月 5 日的峰值 3,550 万美元急剧下滑 99%,至仅 57.8 万美元。
链上活动的减少直接削弱了 EIP-1559 引入的 ETH 燃烧机制——该机制通过销毁部分交易费用来对 ETH 施加通缩压力。根据 Etherscan 的数据,ETH 的日均燃烧量从高峰期的数千枚,降至 2025 年 9 月 7 日的历史低点,仅为 25.47 ETH。随着 Layer1 经济活动的收缩,ETH 的供应动态发生了根本性逆转,使其面临通胀风险,进而引发了社区对以太坊长期经济可持续性的深切担忧。
二、Layer2 发展路径:全面 ZK 化与 DA 扩容
尽管 2025 年以太坊基金会的核心目标已转向扩展 Layer1 并复兴其链上生态活动,但这并不意味着对 Layer2 生态的支持将被削弱,原有的 “以 Rollup 为中心 (Rollup-centric)” 的路线图也并未被放弃。如前文所述,以太坊团队的长期愿景是构建一个在十年内达到 1000 万 TPS 处理能力的生态系统 [2],而当前没有任何单一区块链能够独立达到这一吞吐量水平。这意味着,通过 Layer2 进行横向扩展、持续提升其性能以分流 Layer1 的负载,是实现此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。因此,以太坊正坚定地沿循 “Layer1 扩容与 Layer2 繁荣并重” 的双轨技术路线。本章将详细阐述以太坊在 2025 年于 Layer2 方向取得的关键进展,并展望其未来的进一步提升。
历史上导致 ZK 技术落后的核心障碍——性能和兼容性——正在被迅速克服。然而,这仅仅是弥补了 ZK-Rollup 的历史 “技术债”,尚不足以构成其实现反超的充分条件。真正能够推动 ZK-Rollup 超越 Optimistic Rollup 的变革性力量,是由以太坊研究员 Justin Drake 提出的 “原生 Rollup (Native Rollup)” 升级方案 [11]。
原生 Rollup 的初衷是解决用户对于现有 Rollup 中心化运营模式的信任问题,目标是实现用户在原生 Rollup 上进行交易、存储资产能享受到与在以太坊 Layer1 上同等级别的可靠性。要实现这种可靠性,就要求由 Layer1 节点亲自验证 Rollup 提交区块的正确性及其状态转换的有效性。
三、用户体验(UX)与网络安全性的提升
在扩容路线图持续推进的同时,以太坊开发者社区亦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区块链的可用性与安全性 [5]。2025 年的多项核心改进聚焦于用户体验(User Experience, UX)的优化,旨在简化链上操作流程、增强资产安全性,从而降低 Web3 的应用门槛,为迎接机构资本等主流用户的规模化采用奠定坚实基础。账户抽象(Account Abstraction)的概念由 Vitalik Buterin 于 2016 年首次提出,历经多年发展与迭代,最终在 2025 年的 Pectra 升级中通过 EIP-7702 得以实现 [14]。该 EIP 的核心机制在于,它允许外部拥有账户(Externally Owned Account, EOA)在单次交易的生命周期内,临时获取智能合约账户的功能。在钱包层面用户体验得以优化的基础上,链抽象(Chain Abstraction)则致力于从更高维度消除多链生态系统的内在复杂性。2025 年 2 月,以太坊基金会正式推出了名为“开放意图框架”(Open Intent Framework, OIF)的开源项目。OIF 基于跨链意图标准提案 ERC-7683,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实现框架,其核心目标是简化以太坊多链生态中的跨链交互与 “意图(Intents)” 执行。
四、以太坊基金会的战略转型
2025 年 3 月,以太坊基金会(Ethereum Foundation, EF)实施了一系列深刻的领导层、财务政策及生态系统结构调整。
此次变革意义深远,标志着以太坊正从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技术实验,向一个目标明确、资本高效、旨在成为全球链上经济基础结算层的成熟生态系统演进。
通过建立联席执行董事制度、实施透明的财务管理框架、并分拆出专注于机构业务的独立实体 Etherealize,以太坊基金会正在构建一个既能维护其去中心化核心价值,又能以商业化效率参与全球金融竞争的混合治理模式。
五、总结
以太坊团队再次展现了其技术领导力,不仅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可扩展性问题,更是为了整个区块链生态探索一个兼顾性能、安全与去中心化的未来范式。
由于篇幅有限,以上仅为研报的部分摘要与结构拆解。完整版中,研究员石塔西将从六条主线全面解析以太坊的技术演进、生态布局与战略转型:
🔹 Layer1 扩容与 ZK 路线:以太坊 “Scale L1” 战略如何构建 “Teragas” 生态?“实时证明” 实现了哪些 ZK 证明生成技术突破?L1-zkEVM、Beam Chain 分别如何重塑验证者范式、延伸 ZK 技术至共识层?以 RISC-V 取代 EVM 的 “终局之战” 又有何底层逻辑?
🔹 Layer2 发展路径:ZK-Rollup 如何从追赶走向超越?当前 Optimistic Rollup 仍占主导的格局下,历史障碍如何消解?Native Rollup 协议层集成方案、Optimistic Rollup 的 ZK 化转型,以及 DA 层从 Blob 扩容(Pectra 升级)到 PeerDAS 抽样的路径,各有何技术侧重?
🔹 UX 与安全性提升:账户抽象如何增强钱包功能灵活性?链抽象怎样构建无缝多链生态?“万亿美元安全计划” 在以太坊安全增强中承担何种角色?
🔹 经济机制与生态分析:机构质押新范式下,EIP-7251、EIP-7002、EIP-6110 分别从余额上限、退出机制、质押流程上带来哪些优化?再质押生态当前面临增长动能放缓、AVS 缺乏成功案例的问题如何解读?以太坊原生方案的替代效应在竞争中如何体现?
🔹 传统金融深度融入:上市公司 “ETH 财库” 策略有哪些典型模式?其与 BTC 财库策略的核心差异是什么?质押型以太坊 ETF 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如何?
🔹 基金会战略转型:以太坊基金会在领导层与组织架构上有哪些重塑?“Etherealize” 如何分离中立性与商业拓展?财务政策的根本性重塑指向哪些方向?
📖 想深入了解以太坊的技术扩容路径、经济机制革新、传统金融融合逻辑,以及基金会战略调整对生态的影响?
👉 点击下方解锁查阅研报正文,全文超 25200+ 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