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链互操作系统 Hyperlane 万字研报:全景式拆解其产品背景、技术架构、发展战略、潜在挑战与未来前景

作者:Hendrix,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

封面:Logo from this project,Photo by For Unsplash+

字数:全文共计 22000+

一、Hyperlane 简介

Hyperlane 本质上是一个链间通路系统,负责信息和资产的传递。但其作为一个主流的跨链互操作性框架,与其他跨链桥方案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生态并不是 “准入制”,即生态的参与者并不依靠进入 Hyperlane 团队确定的白名单获得生态的参与资格。

Hyperlane 的生态并没有边界,开发者可以利用 Hyperlane 提供的模组自行部署跨链通信系统,并设置特定的安全机制。整个产品生态拥有巨大的自由度,开发者可以在上百条公链间自由搭建,同时不牺牲安全性能。

除了资产跨链流动外,Hyperlane 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通信系统实现更复杂的指令和信息传输,这些特性帮助其获得了大量开发者青睐。

二、Hyperlane 产品及技术原理:模块化开放跨链生态

在构建庞大的开放互操作系统的过程中,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公链、新 L2 以及他们自己的应用生态出现。为了避免每次都进行大量的定制开发,Hyperlane 需要抽象出一套能在不同土壤中落地的通用基础设施。

Hyperlane 构建多链互操作系统的过程就像在搭建一个邮政系统,每当出现一个新的目的地,Hyperlane 就会为之构建一个 “邮局”,并按照已经建立的邮件系统标准搭建信息通路,保证信息能够触达目的地的同时,也保证每条信息的安全。

在构建好完整的邮件系统后,Hyperlane 就可以复用这些信息通路来传递包裹、资金等等,实现更复杂的业务 [1]。
简单来说,Hyperlane 的基础设施包含两层,一层是负责实现信息传递的协议层,包括通信协议、安全模块;一层是基于信息传递进行的应用化设计,包括跨链资产和跨链账户等等,

Hyperlane 的基础设施类比 图源:官方博客

三、Hyperlane 产品迭代历程

首先是不同 VM 有不同的事务处理模型,SVM 有独特的并行事务模型,需要提前对任务进行并行化处理,而 EVM 则采用线性执行;CarioVM 的程序和内容模型又与传统的 EVM 不同,这些差异使得当一条信息从源头链跨链来到目标链时,在不同的 VM 处理下极容易出现语义不同的情况。

其次在资产标准上,不同 VM 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,同时在账户表示、审批逻辑上也有差异,跨链桥需要考虑资产的特点进行新的设计。在最终性的证明上,采用 ZK Rollup 的公链和采用 OP Rollup 的公链会有不同的挑战窗口和争议解决流程,这会影响 Relayer 的任务执行。总的来说,每当拓展新的虚拟机环境时,Hyperlane 都需要对系统进行转换。

凭借模块化的功能组件以及无许可的使用体验,Hyperlane 依靠团队和社区的共同建设快速在不同的虚拟机环境中落地,目前已经涵盖了包括 EVM、SolanaVM,Cosmos SDK 在内的 8 种虚拟机环境,覆盖范围包含 130 多条公链,构建了一个健壮的开放系统,支持了新 VM 的成长与发展。

当前已支持的虚拟机 图源:官网

四、竞争分析

当前市场上跨链桥方案众多,但是主流方案基本集中在 LayerZero、Hyperlane 以及 Wormhole。根据 Dune 提供的数据,截止 2025 年 5 月,Hyperlane 在通用消息传递市场占据 16.4% 的市场,仅次于 LayerZero。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以及开放生态的策略,或许 Hyperlane 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。

跨链信息传递市场份额 图源:Dune

五、总结

Hyperlane 作为互操作领域的一个独特玩家,为开发者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产品。通过模块化拼装以及功能延伸,Hyperlane 将触手伸向了不同的虚拟机环境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
由于篇幅有限,以上仅为研报的部分摘要与结构拆解。完整版中,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 Hendrix 将从六条主线全面解析 Hyperlane 的技术架构、发展路径与行业定位:

🔹 项目基础:Hyperlane 作为跨链领域的关键项目,其核心定位与核心价值是什么?如何理解其 “模块化开放跨链生态” 的核心方向?

🔹 技术原理:Hyperlane 的协议系统与应用系统分别包含哪些核心模块?二者如何协同支撑其跨链功能,实现模块化生态的技术落地?

🔹 发展脉络:Hyperlane 的产品迭代历程呈现怎样的节奏与重点?不同阶段的迭代如何逐步完善其跨链能力与生态覆盖?

🔹 战略布局:横向战略上,Hyperlane 如何扩展触达边界,覆盖更多链与场景?纵向战略上,又通过哪些方式突破能力上限,提升跨链性能与安全性?

🔹 竞争对比:在跨链赛道中,Hyperlane 与 LayerZero、Wormhole 等主流方案相比,存在哪些技术差异与竞争优势?核心差异化定位是什么?

🔹 风险与前景:Hyperlane 当前面临哪些技术层面与发展策略层面的风险?在跨链生态持续扩容的背景下,又具备哪些潜在机遇?

📖 想深入了解 Hyperlane 的技术细节、战略逻辑,以及跨链赛道的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?

👉 点击下方解锁查阅研报正文,全文超 22000+ 字

Web3Caff Research

全球 Web3 一线深度研究与情报中枢

×

扫码添加微信咨询(微信 ID:web3caff01)

微信二维码